 | 京津冀区域治理:协调机制与模式 | 作者:马海龙(责任编辑:孙惠玉 徐步政 文字编辑:倪美杰)
内容提要:本书围绕区域治理这一主题,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,对该地区的发展脉络、现状进行剖析,总结其发展规律以及制约该地区发展的因素,综合运用地理学、行政学、经济学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,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,构建该地区区域治理的体系、模式以及协调机制等。
本书可供政府公务员、跨区域合作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区域经济学、区域公共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师生、研究人员参考。 | ¥49元 | |
 | 权利空间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 | 作者:胡 德(责任编辑:徐步政 文字编辑:唐 允)
内容提要: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最直接、可观的成果。本书立足政治地理、行政地理的分析视角,探讨了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国家(政府)与快速工业化、城镇化之间的权力作用关系:从中央层面看,在各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、互为激发的过程中,中央政府根据发展实际通过权力空间配置、行政机构改革、行政区划调整等方式,不断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格局和权力实践目标,形成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强有力的导引性和调控性力量;从地方层面看,转型时期各 .. | ¥59元 | |
 | 单位的前世今生: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 | 作者:(澳)薄大伟/David Bray 译者: 柴彦威 张 纯 何宏光 张 艳 (责任编辑:孙惠玉)
内容提要:单位曾是社会主义中国城市中的基本社会组织、空间单元,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导并影响了中国城市与社会的结构与衍变。本书从空间形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着眼,追溯了单位制度的谱系、起源与发展,阐述了社会主义中国城市通过单位制度实现的城市管理、社会组织与政府管制,以及与社会变革相伴随的单位制度的瓦解与消亡。 | ¥49元 | |
 | 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 | 作者:柴彦威 等(责任编辑:孙惠玉 文字编辑:李 倩)
内容提要:在人地关系研究越来越关注人与社会关系的背景下,立足于人的行为来审视城市空间就成为研究的重要视角。本书以城市居民的空间行为及其行为空间为核心内容,在时间地理学、行为主义方法论、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,基于问卷调查数据,结合定性、定量与GIS三维可视化及空间分析方法,从日常活动、日常出行与碳排放、工作活动与通勤出行、购物活动与购物出行、休闲活动与休闲出行等多个角度,分析城市居民空间行为的时空特征与居民决策,从居民行为空间的角度折射我国 .. | ¥49元 | |
 | 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| 作者:张 纯(责任编辑:孙惠玉 文字编辑:李成思)
内容提要:本书采取全球的视角与比较的范式切入,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方法,研究传统街坊社区和单位社区在转型期发生的社区形态转变、社区形态转变带来的居民生活模式和生活品质的变化。并通过对社区形态演变的分析,探讨了在政府、居民、地方企业与地方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下,实现社区的再生途径。
本书可供社区基层工作者、城市规划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部门的政策决定者学习,也可供高校地理学、城市规划、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。 | ¥29元 | |
|
|